近日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心血管内科监护室
上演了一场与死神的激烈较量
石宇杰主任、田新利主任医师
凭借精湛医术和不懈努力
带领团队挽回患者生命
这名20岁的患者因发作性头晕、胸闷数天紧急送往中心就诊。心血管病医学部派驻第七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石宇杰接诊后,迅速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不仅患有爆发性心肌炎、还伴有肝功能异常、心功能不全、急性冠脉综合征,同时还有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病史。病情复杂,每一项都足以危及生命,一场艰难的救治之战就此打响。
入院第二天凌晨,患者病情急剧恶化,心率骤降至32次/分,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关键时刻,石宇杰主任带领医护团队迅速行动,争分夺秒为患者安装临时起搏器。患者病情暂时得到缓解,但仍在生死边缘徘徊。为了彻底稳定病情,石宇杰主任果断决定为患者实施体外人工膜肺安装术(ECMO),这一关键决策成功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然而,病情并未就此平息。次日,已经好转的患者突发室性心动过速,氧饱和度降至75%,情况万分危急。石宇杰主任立即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全力抢救,心脏学部迅速响应,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与中心医护团队进行深入病情讨论,最终决定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这一先进技术。手术中,将球囊导管插入主动脉内,连接到IABP控制台,通过对心电图或动脉压力波形的精准监测,实现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舒张期末放气,有效增加冠状动脉灌注,降低心脏负荷。
经过医护团队5天5夜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终于迎来转机:成功拔除ECMO,逐步撤除IABP泵和呼吸机,患者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意识也逐渐清醒,终于转危为安,重获往日活力。他的康复是心血管内科医护团队救治水平的有力证明。
科普小讲堂
爆发性心肌炎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死亡率高达50%以上。其发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常常在数小时就能让一个健康人陷入生命危险,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也有相当一部分幸存者会留下的心脏后遗症。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主要包括血管内插管、连接管、动力泵(人工心脏)、氧合器(人工肺)、供氧管、监测系统等部分。ECMO运转时,血液从静脉引出,通过膜肺氧合,排出二氧化碳,氧合血可回输静脉(V-V转流),也可回输动脉(V-A转流)。
体外膜肺氧合主要适用于以下方面:
1.心跳骤停的患者。
2.急性严重心功能衰竭患者。
3.急性严重呼吸功能衰竭患者。
4.其他严重威胁呼吸循环功能的疾病。
5.器官移植支持,等待供体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