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是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约200万脑血管病患者,其中150万人因此离世。每12秒就有一名中国人发生卒中(一种典型的脑血管病),每21秒便有人因卒中失去生命。这些惊人的数据警示着,脑血管病的威胁就在身边。
脑血管病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严重者甚至昏迷等症状。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专家带您一起了解脑血管病的相关知识。
一、诱因剖析
1.高血压:作为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压长期冲击血管壁,导致内膜损伤并形成微小动脉瘤。血压骤升时,动脉瘤可能破裂出血,引发脑出血,此类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凶险,预后较差。
2.高血脂:会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斑块,缩小血管腔,阻碍血流,诱发脑梗死。斑块破裂还会迅速形成血栓,加剧血管堵塞。
3.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液黏稠度,易形成血栓。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的风险远更高,发病年龄更早,病情更复杂。
4.不良生活习惯:吸烟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过量饮酒刺激血管,导致血压波动;久坐不动使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堆积;长期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升高血压,这些都为脑血管病埋下隐患。
二、早期信号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这是脑血管病的重要预警信号,表现为短暂的神经功能缺失,如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数小时内可自行缓解。但TIA患者后续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显著增加,需及时诊断与干预。
2.头痛头晕: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是脑出血的早期表现,反复出现的头晕,尤其是在改变体位时加重,则可能提示脑供血不足,遇到这些情况,应尽快就医检查。
3.其他早期症状:口角歪斜、流口水、一侧肢体不自主抖动、记忆力减退或认知能力下降等看似无碍的症状,也可能预示脑血管病,需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三、守护健康行动指南
1.科学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每天摄入至少5种不同颜色的蔬果;控制脂肪摄入,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等;限制盐分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规律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戒烟限酒:可改善血管健康,降低脑血管病风险。男性每日纯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4.管理慢性疾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按医嘱服药,将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定期随访。
5.缓解压力:采用冥想、瑜伽等放松方式,缓解压力,保持积极心态,维持内分泌平衡,降低患病风险。
脑血管病虽可怕,但可防可控。了解病因、识别早期信号并采取有效措施,就能降低患病风险,守护大脑健康。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深耕脑卒中诊疗工作,整合卒中中心资源,构建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急诊介入取栓以及出血性脑卒中介入、微创手术的全周期救治体系。依托24小时急救绿色通道,联合多学科协作,将静脉溶栓DNT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长期预后。团队在复杂动脉瘤栓塞、颅内外血管搭桥等技术上优势突出,年均开展介入手术超过500例。同时,坚持临床科研并重,全力推动卒中精准治疗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