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于雅倩 发布:2025-04-24 20:58:13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徐壮)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4日在京揭晓。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入选。
4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现场,评审团公布评选结果。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宣布入选结果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表示,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是过去一年田野考古工作的突出代表,涵盖了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夏商周考古、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佛教考古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乔云飞说,过去一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实施1740项考古发掘项目,18个“考古中国”在研项目统筹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即将结项,夏商文明研究工程正式启动,考古工作影响力持续提升。
本届推介活动共收到30个参评考古项目,经过初评、终评等环节选出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评委通过抽签方式从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21位评委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
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考古发掘现场(2025年4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出土的部分石器。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出土的部分动物化石。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浙江仙居下汤遗址出土的器物(拼版照片)。新华社发(考古杂志社供图)
在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的一处探方里,可以看到它经历了4个新石器文化阶段(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共仙居县委宣传部供图)
浙江仙居下汤遗址航拍图,遗址上方已修建了保护棚(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共仙居县委宣传部供图)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围壕”内侧西北角发掘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出土的陶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考古杂志社供图)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出土的陶器(拼版照片)。新华社发(考古杂志社供图)
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遗迹分期示意图。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出土的第一期遗物(骨器和石器)。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出土的第二期遗物(石质、骨质、金属装饰品,骨针、滑石珠、红玉髓、玻璃珠等)(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王家嘴H16出土的陶器。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杨家湾M17出土的铜带鋬觚形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杨家湾M17出土的金片绿松石镶嵌饰(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2025年2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王家嘴一号建筑遗址(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考古杂志社供图)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出土的刻辞甲骨及摹本(拼版照片)。新华社发(考古杂志社供图)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大型贵族墓M2401出土的马辔饰(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外城墙和外城壕北段航拍照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出土的作册奂青铜器组合及其铭文(拼版照片)。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现场(2024年4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木椁室布局(周边盖板揭取后)(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出土的铜器(拼版照片) 。新华社发(考古杂志社供图)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的纪年简牍。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的大型木构遗迹(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的封泥(拼版照片)。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远景(资料照片)。
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I号建筑发掘现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出土的石膏大佛脸(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